蒙古、朝鲜、不丹,都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,因为政体的对外封闭,所以这三个国家在全球最神秘的国家排行榜上皆在前列。我是一个环球旅行者,不光钟爱山水美景和风土人情,亦对探寻未知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,美洲的古巴,中亚的伊朗,东南亚的老挝,以及前面提到的不丹和朝鲜都留下了我的足迹。
蒙古国对于我来说,虽然没有前几个国家的吸引力强烈,却也很有“探”点,我想探探这个曾经脱离中华后,让我们的版图变成雄鸡的国家究竟是啥模样?我想看看内外蒙古之间的差异究竟有多大?我深知,虽然蒙古国与我们的距离仅一步一线,但他们的内心却与我们相隔万里。记得看过一篇报道,2011年,蒙古首次宣告独立100周年,蒙古通讯社社长巴桑苏仁的原话底气十足:“100年前,我们不再听从北京的命令,20年前,我们不再看莫斯科的眼色,我们是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。”从这句话我似乎能感觉到蒙古人骨子里的豪情与霸气,尽管现在的蒙古国已不再是往日横扫欧亚的蒙古帝国,不过我相信他们的血液里依然流淌着先人的不屈和果敢。
我们几个朋友提前预定好了一部旅行车和一位翻译向导。美女翻译阿荣是一位纯正的蒙古人,曾在哈尔滨留过学,所以中文比较流利。蒙古国和中国根据国际时间来说是没有时差的,但由于现在蒙古国采用了夏时制,所以从六月起直到九月第三个礼拜的星期五为止,这里的时间是比中国要早一小时。有趣的是我也经历了夏时制的最后一天,这一天的夜晚十二点,时钟停止一小时,把时间调整回正常时刻。同时亦标志着蒙古国开始进入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季。
来到乌兰巴托的第一顿饭,阿荣带我们去了一家比较高档地道的蒙古餐厅,点了咸奶茶煮包子,羊肉包子(蒙古人将饺子称之为包子),羊肉油炸盒子,清水炖牛肉,浓浓的奶香和肉香交织成了传统的蒙古味道,简直太棒了,大口吃肉,没有蔬菜的日子也就由此开始了。
初到乌兰巴托,先在市里转悠,到一个国家,首都总是要看的。蒙古国总共有三百多万人口,其中有一百来万聚集在乌兰巴托及周边。乌兰巴托城区的面积不算大,但建城史却能追溯到十七世纪。
印象中的乌兰巴托应该是蒙文满街,马车随处,蒙氏建筑比比皆是,飘着浓郁的蒙古风情才对。我走了一圈后发现这里并非如我想象中那般模样,现代化高楼和前苏联风格式建筑混搭出现,街边的路牌招牌也几乎以斯拉夫文字为主。这让我十分诧异。原来这一切都昔日的苏联的高压控制有关,那时的蒙古由于势单力薄,被苏联作为卫星国,牢牢掌控。苏联统治者将建筑风格、语言文字强行植入蒙古,也就此损毁了许多老建筑,甚至一度想切断古老的蒙古文化。在当时,就连成吉思汗、忽必烈这些祖先和前人的雕像画像都不允许在公共场合出现。所以现在,传统的蒙文(我们称为老蒙文)已很少很少了,取而代之的是用斯拉夫字母拼写,但并非俄语的新蒙文,就好比我们的汉语拼音。单从文字方面来看,还不如我们的内蒙古保存的好。好在1990年压抑许久的蒙古人民趁着苏联的解体爆发了一场盛大的示威活动,摆脱了苏联人的“殖民式”压制,同时也进行了多党选举,实现了伟大转变。不过据说,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,没有了苏方的经济支持,蒙古的经济败退萧条,虽经过之后的改革,其实直到现在,经济状况依然不太好。打开历史长卷,看看曾经驰骋欧亚的大蒙古帝国是何等的强盛,真是几度辉煌,几度衰败啊。
乌兰巴托车水马龙,街巷纵横,但道路却不宽阔,也不算平坦,据说这里几乎人手一台汽车,所以堵车也是家常便饭,好在我在南京对堵车已经麻木了。
在市中心蒙古人引以为豪的苏赫巴托广场晒了会儿太阳,偶遇了蒙古人婚礼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,双方的大家族合影,亲友们身着蒙古传统服饰,新人穿西装婚纱,以总统府和成吉思汗雕像为背景,留下幸福欢乐的影像,一到蒙古就看到很具有当地民俗代表的这一难忘瞬间,我十分开心。趁着蓝天白云尚好之际,抓紧时间跑到城边的翟山山顶,整个城市一览无余,乌兰巴托已然是一座现代化都市,尽管外围有成片的蒙古包和平房区。当然,周边不少土地都在大兴土木,亦标志着城市在扩张,在发展啊。
我很庆幸,能在乌兰巴托一年最美的时节来到这里,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金黄之中,图拉河畔的秋景绚烂迷人,灵动清澈的河水从层林尽染的两岸间流过,或是山顶俯瞰,或是桥上驻足,或是走进林间,还有澄蓝的天空衬托,整个乌兰巴托美的就像一个小小的童话世界,这份美景只能在高纬度、高纯净度的地区才能见到。
不少朋友想看看”乌兰巴托的夜”,这座城市的夜晚真的很一般,由于电力匮乏,城市基本没有亮化,只有主街才有路灯,与我们西部的小县城差不多。蒙古人嗜酒如命,在漆黑的夜色里经常能碰见踉跄歪倒的醉鬼,所以在蒙古,晚上最好少出门,即便外出也要选择有灯光的大路,醉汉的性格没人能摸透,已发生过好几起外国人被醉鬼袭击的事件。
清晨的乌兰巴托很冷,我照例外出漫走。恰遇早高峰,穿着羽绒服或棉袄的行人匆匆走过,赶着去上班,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,车站人满为患,公交车上也是拥挤不堪,一座城市的常态。蒙古人不论男女,几乎都是大轮廓,大体积,魁梧高大,想必跟他们一直以来肉食少蔬的饮食习惯有关。
看来想在首都找到纯正的蒙古元素是比较困难了,接下来我们将暂别城市,到附近的草原和森林去看看,住住野外的蒙古包,看看牧民们的传统生活,亲近一下纯美的大自然。
评论